top of page
iStock-1396188668.jpg

非常社區(油尖旺區)

元朗區是「非常社區」計劃中的起始地區。團隊自2022年7月開始了為期數月的調研工作,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元朗區過去曾是本港一個農業重鎮,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及源遠流長的圍村文化。直至70年代,政府大肆發展新界西北部,不少農地被改劃成私人住宅和商業項目,令元朗區日漸變成一個新舊交融、城鄉共存的地區。

元朗區的發展蓬勃快速,區內居民及社區團體應該如何就改變作出調整和應對?規劃工程將在區內大興土木,社區景觀及面貌將出現重大變遷,我們又可以如何活用這些會持續改變的空間,以它們作媒介來連繫區內的新舊居民?帶著這些疑惑,非常香港團隊會與「非常社區學堂」的學員及社區夥伴共同探討議題,並嘗試利用空間來回應社區需要。

非常社區學堂(油尖旺區)

2023年3月-8月

非常社區沙龍

2023年7月-8月

非常社區節(油尖旺區)

2023年8月

非常社區學堂(​油尖旺區)

學堂共有20位學員,來自14間非牟利機構或社區團體,大部分為元朗區內組織,關注議題遍及長者、文化藝術、環境保護、兒童及青少年、照顧者、少數族裔、精神復康、社區發展、鄉郊保育、殘疾人士等多個服務範疇。以服務地區計算,則包攬元朗、天水圍、洪水橋、錦田數區。

頭四節工作坊以理論介紹和案例分享為主。過程中,學員會透過參與社區建設模擬遊戲,認識香港的城市發展脈絡,及與公共空間和「地方營造」有關的不同概念。放眼國外,我們邀請了台灣Open Green前副執行長—施佩吟、日本Sotonoba總經理—田村康一郎,分享他們參與過的項目作實例,讓學員了解開展「地方營造」時需留意的實際考量。後四節工作坊則著重技巧深化。配合互動討論及實地考察,學員學習到各種「地方營造」工具,包括強弱危機分析、社區資源地圖及地方審計等,亦會了解到香港法例、場地和牌照申請等資訊,從中掌握實際執行「地方營造」的技巧。

學堂共有20位學員,來自14間非牟利機構或社區團體,大部分為元朗區內組織,關注議題遍及長者、文化藝術、環境保護、兒童及青少年、照顧者、少數族裔、精神復康、社區發展、鄉郊保育、殘疾人士等多個服務範疇。以服務地區計算,則包攬元朗、天水圍、洪水橋、錦田數區。

頭四節工作坊以理論介紹和案例分享為主。過程中,學員會透過參與社區建設模擬遊戲,認識香港的城市發展脈絡,及與公共空間和「地方營造」有關的不同概念。放眼國外,我們邀請了台灣Open Green前副執行長—施佩吟、日本Sotonoba總經理—田村康一郎,分享他們參與過的項目作實例,讓學員了解開展「地方營造」時需留意的實際考量。後四節工作坊則著重技巧深化。配合互動討論及實地考察,學員學習到各種「地方營造」工具,包括強弱危機分析、社區資源地圖及地方審計等,亦會了解到香港法例、場地和牌照申請等資訊,從中掌握實際執行「地方營造」的技巧。

學員的話

"呢個對於我來講係對將來工作嘅新啟發,其實可以透過呢一啲嘅場地去做更多我們本身想像以外的東西,去比街坊認識共融,或者點樣令到個社區更加和諧。我覺得用返社區嘅地方同埋資源,
Placemaking 先至係更好嘅方法,將社區同人連繫起嚟。"

李曉嵐Amber |「天作之盒」學

非常社區沙龍(油尖旺區)

非常社區節(油尖旺區)

「非常社區節」於2023年1月7日至15日舉行,是「非常社區」(元朗區)項目中最大型的地方營造活動。透過創意活用元朗區內多個具社區特色的空間,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大眾相互交流,促進身心靈健康,同時讓大家重新探索社區各個面向,認識及傳承元朗區的文化傳統,提升社區歸屬感。
 

此活動主要讓學員首試在天水圍的公共空間實踐地方營造。經過這次實試之後,學員有望把相關知識和理念在原來的工作環境和往後服務中應用出來。

 

而除學員成果展外,「非常社區節」更廣邀關注各類議題的社區團體一同參與,於四個獲批或租借場地,包括天晴廣場、天瑞商場、天恩河畔及綠在元朗,策展具地方營造元素的活動,在活用公共空間以凝聚街坊之餘,同時宣揚與關注議題相關的重要訊息。

 

九天的活動中,有超過三十四個社區團體及合作單位參與,舉辦多場活動,包括導賞團、街頭演唱、戶外表演、社區放映、攤位遊戲、工作坊、互動展覽及團體運動等。當中,共回應了十八個社區議題,包括本地音樂、種族共融、單親家庭、特殊教育需要、閱讀文化、環保回收、保安權益、城市及社區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身心靈健康、市區農地、青少年及兒童、城鄉共融、街頭遊樂、傳統舞蹈、中國文化、動物權益及照顧者。

 

此外,不同場地中亦擺有由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及學生為「非常社區節」特別設計的社區傢俬,鼓勵街坊創意活用區內公共空間,為平凡日常注入新意。

鳴謝

logos_yau-tsim-mong.jpg

​感謝你們的支持

bottom of page